射频治疗仪(射频美容仪属于医疗器械嘛)-艺快修网
艺快修网是一家专业的小家电维修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家用电器等维修清洗服务;项目包括:电饭煲维修、美容仪维修、空气净化器维修等维修。
4008790696
24小时免费热线
全部服务分类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售后保障

射频治疗仪(射频美容仪属于医疗器械嘛)

发布日期:2022-12-05 14:34:03 浏览次数:

射频治疗仪


射频治疗仪


射频治疗仪的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利用低频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病变组织,使组织内带极性的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即内生热效应),在低温下使蛋白凝固,失去活性,最后通过机体排异作用,使其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射频治疗仪


射频治疗仪的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利用低频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病变组织,使组织内带极性的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即内生热效应),在低温下使蛋白凝固,失去活性,最后通过机体排异作用,使其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射频治疗仪


网友:射频治疗仪

中新网11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抬头纹、鱼尾纹、法令纹……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痕迹”也爬上了脸庞。

“15分钟轻松变美”“14天淡纹紧致”,各大家用美容仪品牌花样宣传下,不少女生斥巨资购买,但在使用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资料图:参观者在体验ReFa射频美容仪。(图文无关)

“凹陷的行家”,几千元买的美容仪变“毁容仪”

“本是冲着抗老去的,结果越用越老。”消费者仙仙(化名)日前使用过某大牌美容仪后直吐槽,“跟宣传功效完全不符,说的是嘭弹肌肤,却是凹陷的行家。”

之所以让仙仙如此生气,是因为她前些日子常使用美容仪,刚开始发现两腮处比之前要凹陷,后来又发现左侧法令纹凹陷严重。

“我和客服沟通了一番,但客服也没法解决,面部是恢复不了了,给换了一个新的美容仪,我也没有使用。”仙仙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消费者小谷(化名)则遭遇了美容仪质量问题,“此前花2199元在某平台直播间买了一台美容仪,使用一个月后就出现了裂口。”

据小谷描述,这个裂口很明显,并不是一个小缝隙,自己便选择了更换,但令她没想到的是,更换后的产品使用一个月后,又出现了裂口。

“虽然开裂后产品还能正常运作,但由于是用在脸上的东西,担心会出现漏电等问题,而且官方也没有给出产品问题的答复,就不敢再用了,申请了退货。”小谷向记者表示。

小谷及时选择了停用,花2699元买了某品牌美容仪的消费者洛洛(化名)却经历了裂痕又漏电的问题,“用了几天后发现产品有裂痕,后来一次使用过程中,明显有被电击的感觉。”

上述消费者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美容仪”的相关投诉有1700余条,呈现逐年翻倍增长的趋势,产品质量瑕疵,使用时漏电,使用后脸部烫伤、凹陷等情况屡屡出现。

如,有消费者反映,几千元的美容仪换来的是“毁容仪”,“初普这款美容仪只要稍微在脸上停一会就刺痛难受,用三分钟,第二天脸红肿、过敏严重。”

截图自黑猫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过一则《新基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召回初普牌第一代Stop Eye家用射频美容仪》的通告,因其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导致皮肤烫伤的安全隐患问题被召回。

标准缺乏,家用美容仪野蛮生长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医美普及度的提高,国内家用美容仪赛道渐热。前些年雅萌、黎珐、松下、初普等国际美容仪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占领国人的化妆台,近年来国内美容仪品牌异军突起,强势营销下,亦赢得不少消费者青睐。

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购物节平台射频美容仪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目前多款品牌美容仪月销量上万。

但家用美容仪销售火爆背后,市场乱象丛生,产品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屡屡发生。

2020年8月,深圳市消委会曾针对10款家用美容仪进行比较试验,主观体验测评结果显示,10款家用美容仪的瞬间提拉、二次清洁、温热导入效果均不如商家宣传的功效显著。试验结果显示,6款样品镍释放量测试结果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存致敏风险;2款电离子型样品存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

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显示,2019年至2020年,广东省19家哨点医院采集到23例因美容仪器导致的伤害,其中八成以上是烧烫伤伤害。

面对家用美容仪市场各种乱象,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总监封梅曾表示,一款安全又好用的美容仪,除了其产品质量要符合出厂合格,它的安全性和美容功效也要经过医学还有科学的验证。而现在的家用美容仪产品并不在医疗器械的监管范畴以内,它的美容功效也没有相关的标准要求,这就使得厂家在宣称其功效的时候存在夸大还有炒作概念的现象。

“当前家用美容仪方面的相关标准缺乏,给美容仪市场的发展以及市场监管带来了挑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亦告诉记者。

监管出手,美容仪正迎来行业规范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野蛮生长下,监管部门需尽快消除监管盲区,铸造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今年3月,瓦丽葆(上海)美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因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宙斯Dr.Arrivo24K魅影美容仪,被罚没款共计150万余元。不久之前,知名美容仪品牌ReFa关联公司和Miss Arrivo幻影美容仪代运营公司因虚假宣传合计被罚65万元。

截图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美容仪领域开出多张大额罚单,或意味着监管部门已注意到这个混乱已久的行业。另从近年来相关部门发布的多个文件看,危险系数较高的射频美容仪正被关进监管的“笼子”。

2021年4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发布《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含义的射频美容类产品,应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今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明确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江翰认为,美容仪市场一直需要一个真正的行业规范,伴随着国家各项规定的进一步出台,未来美容仪市场也会迎来更加规范的发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妊娠纹是膨胀纹的一种,发生于怀孕期间,表现为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的萎缩性条索状皮肤改变。妊娠纹具有普遍性及持久性,目前尚未出现一种能够明显改善成熟妊娠纹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外涂药物或物理仪器治疗等,但是其治疗过程较长,见效慢,疗效不确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探讨双极多通道射频联合负压治疗仪改善腹部松弛伴妊娠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自同济大学光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王秀丽、申抒展医生团队,选自10例女性就诊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就诊者观察侧腹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侧腹部评分差值及就诊者满意度评分,分析双极多通道射频负压治疗仪改善腹部松弛伴妊娠纹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临床资料&操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腹部松弛伴妊娠纹修复治疗的10例女性就诊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位就诊者左、右半侧腹部随机分为观察侧与对照侧。观察侧给予2个疗程,共8次射频治疗,对照侧不进行治疗。

观察侧半腹进行射频联合负压治疗,使用以色列Viora公司提供的射频负压治疗仪。就诊者取仰卧位,暴露治疗半侧腹部,在腹部涂抹适量甘油,使用双极多通道射频治疗仪BC手柄对腹部进行治疗,调节探头方向使之与腹部保持紧密贴合,并均匀滑动,自下而上、由外及内条形或顺时针打圈滑动,治疗过程中注意探头不宜在一处停留过久。治疗过程中不断监测温度,使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42℃,不超过43℃,以就诊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治疗均按模式4、1、2、3顺序进行,采用就诊者可耐受的射频及负压强度,先用模式4使表皮温度升至42℃,后依次采用模式1、2、3进行治疗,其中模式1设定10min,模式2、3设定2min,每次治疗约20min,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次治疗前对就诊者腹部皮肤进行同角度正、侧位拍照。

图1、2略


注:A.左侧腹部治疗前;B.左侧腹部治疗8次后

图3 腹部皮肤松弛伴妊娠纹治疗前后对照图

结 果

治疗后观察侧腹部外观较为紧致且妊娠纹颜色变淡,条纹变窄;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观察侧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0%;治疗前左右两侧腹部评分差值为(0.1±0.58)分,治疗后左右两侧腹部评分差值为(1.7±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者对近期改善度、远期效果维持度、治疗舒适度、治疗安全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4.8±0.92、15.4±0.84、21±1.49、21.3±1.49、72.5±2.51)分,总体满意率为90%。所有就诊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双极多通道射频负压治疗仪具有疗效显著、无创安全的优势,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因仪器包含多通道射频及负气压装置,故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纳入本研究的就诊者数目较少,随访观察时间不够长,对腹部皮肤松弛伴妊娠纹的治疗效果尚需更多临床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今后有望将射频联合负压治疗仪在临床推广,造福更多有爱美需求的女性就诊者。


本文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申抒展,王佩茹,范蓉,周忠霞,王秀丽.双极多通道射频联合负压治疗仪改善腹部皮肤松弛伴妊娠纹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2):53-5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253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111400)

此文为精简文,欢迎查阅全文/引用

前言

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该微创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射频(热凝)模式和脉冲射频模式。自19世纪开始已有使用电流损伤神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到20世纪中叶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射频发生器,使射频治疗技术付诸临床应用。经过不断改进,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荷兰内科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于1997年首先提出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技术。因其不毁损神经,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和运动障碍,又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在疼痛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PRF是对传统射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使得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领域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逐渐成为治疗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工具。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研究发展空间,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为应用。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射频治疗基本原理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在置于患处的工作电极尖端与置于其他部位的弥散电极之间通过身体组织构成回路。射频电流通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射频电极尖端的温度传感器时时将治疗区域的温度回传给射频治疗仪,当治疗区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射频仪会自动调节电流强度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温度,避免产生波动,达到治疗目的。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早期射频使用的是直流电,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源于人体组织电阻耗能而转化的热能。高频交流射频仪出现之后,治疗区域内的热能主要是由于交流电的作用使工作电极与弥散电极间的组织分子互相撞击而产生,而在分子相互撞击的同时致痛因子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发生改变,神经传导的顺应性及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也发生改变。早期,受以前直流射频的影响,人们所注重的是射频热凝作用。随着人们对交流射频工作原理的日益了解,加深了对射频工作时三个重要参数(频率、场强和温度)之间关系的认识。脉冲射频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射频治疗仪以脉冲形式发出电流,使针尖周围组织维持较低的温度,可较长时间地减轻疼痛,同时减少射频热凝后的并发症。近年来经过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射频治疗模式不断涌现,如单极、双极水冷射频,单极、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四针射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用射频治疗模式与参数

(一)射频治疗模式

1.标准射频模式:又称射频热凝或连续射频模式,是一种连续的、低强度的能量输出模式。标准射频通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导致蛋白变性、神经纤维破坏,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2. 脉冲射频模式:脉冲射频模式是一种不连续的、脉冲式的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的高电压、低温度的射频模式。射频仪间断发出脉冲式电流传导至针尖,在神经组织附近通过电压快速波动引起的场效应而起到镇痛效果。同时电极尖端温度保持在42℃,不会破坏运动神经功能。脉冲射频治疗可取得镇痛效果且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效应。

3. 双极射频模式:由两根电极针形成射频回路,可产生更加广泛的射频治疗范围。根据参数和治疗目的不同又可分为:(1)双极标准射频(2)双极脉冲射频。

(二)射频治疗参数射频治疗技术中常用的参数包括:针尖温度(℃)、射频时间(s)、脉冲频率(Hz)、输出电压(V)和脉冲宽度(每次发出射频电流的持续时间,ms)。

1、标准射频模式:标准射频治疗过程中,治疗区域温度超过60℃可破坏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高于85℃则无选择地破坏所有神经纤维。可根据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射频温度。

2、脉冲射频模式 :最早提出的脉冲射频参数是电极尖端温度42℃、脉冲频率2Hz、脉冲宽度20ms、输出电压45V、治疗时间120s。近年来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增加脉冲射频中输出电压和脉冲时间等参数)开始在临床上应用。有报道将双极脉冲的治疗参数设定为:电极尖端温度42℃、脉冲频率2Hz、脉冲宽度20ms、输出电压50~90V、治疗时间900s,获得了满意效果。3.双极标准射频模式:双极标准射频治疗时,两针尖距离4~6mm,90℃热凝120~150s可产生范围更大的带状毁损区域。04射频治疗技术应用的原则及常用治疗部位

(一)射频治疗原则1、诊断明确,多种病因引起所在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2、慢性疼痛经非创伤性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者。3、中重度疼痛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者。4、诊断性神经阻滞有效且疼痛局限者。5、根据病情准确预判毁损的温度和范围,并在治疗过程中加以选择和控制。6、应在电刺激和电阻监测下准确定位神经。7、疼痛复发时可重复射频治疗。8、射频治疗时,应严格控制以下参数:(1)温度 脉冲射频温度为42℃,标准射频选择85℃左右。(2)射频治疗时间 标准射频一般每个周期60~90S,实施2~3个周期;脉冲射频持续6min效果更佳。(3)射频电极大小及形状 作用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电极裸露端的厚度和长度。(4)组织特性 可根据组织电阻大小判定电极所在位置。(5)测试 在治疗前须进行感觉及运动测试,判断射频针与神经的相对位置。9、对于疼痛脉冲射频治疗应该尽早开始,而进行标准射频治疗的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10、采用标准射频治疗时,局部应注射局麻药以减轻热凝时产生的疼痛。11、标准射频治疗慎用于含运动成分的神经,避免影响运动功能。12、目前射频治疗的时机、时间以及参数设定无金标准,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参数。13、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射频治疗可能会发生心跳骤停,需慎重。的方向通过而牵连脊椎神经索。14、射频治疗前应保证凝血功能正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无感染,无精神障碍等。

射频治疗常用应用部位

1.射频治疗在神经中的应用

(1)脊神经根射频治疗:脊神经根的射频穿刺应在影像引导下进行,将针穿刺至相应椎间孔外口上1/3处;骶神经与其他脊神经不同,应将针穿刺至相应的骶孔内。针尖到达靶点后,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测试时可诱发相应脊神经支配区的麻木、疼痛、异感或相应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跳动。脊神经根的射频治疗应根据疼痛情况选择合适的射频模式。脉冲射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根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术后切口痛等。癌性疼痛患者多采用标准射频,但应慎重评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功能,以及标准射频可能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否对患者生活产生不可耐受的的影响。

(2)神经干射频治疗1)三叉神经 分支包括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眶上神经和眶下神经等(耳颞神经射频治疗较少,穿刺方法我们都是在颧弓后颞动脉处),根据病情可以选择标准射频或脉冲射频。上颌神经的穿刺常采用颧弓下入路,穿刺点在颧弓下缘中点与下颌切迹中点连线下1/3处。应在X线下侧位确定翼腭窝顶点,正位确定圆孔,然后针尖朝翼腭窝顶点方向穿刺,根据影像引导调整针尖方向,进针深度大约5~6cm时可至圆孔外口,会出现上颌神经分布区的放射痛。下颌神经的穿刺常采用颧弓下入路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与下颌切迹中点连线上1/3处,垂直刺入,刺入深度约5~6cm,针尖滑过翼突外侧板后接近卵圆孔和下颌神经。眶上神经穿刺采用眶上孔入路,于眶上缘的中内1/3 交界处摸到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穿刺针与皮肤垂直刺入进针0.5~1cm可至眶上神经。眶下神经穿刺采用眶下孔入路,自患侧眶外缘到上唇中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做一垂线,两线交叉点即为穿刺点。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斜向后上方进针约2~4cm时即可进入眶下孔,进孔约1~2cm,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眼球。穿刺针到达靶点神经后均应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感觉神经测试时可诱发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或疼痛;运动测试时除下颌神经可诱发出下颌的跳动外,其他三叉神经分支无运动反应。标准射频参数常选择55~80℃,60~90S。脉冲射频参数常选择42℃,时间120~240s,脉宽20ms,频率2Hz,脉冲射频2~3个周期。三叉神经分支射频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源性疼痛、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疼痛、癌性面痛、非典型性面痛等。2)舌咽神经 在X线引导下从乳突尖端和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进针,刺向茎突,进针约1.5~3cm可遇到茎突,然后稍向前上方滑过约0.5cm到达颈静脉孔下方。经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寻找舌咽神,感觉测试可诱发咽喉部麻木或疼痛;运动测试可诱发咳嗽,若诱发膈肌抽动,应调整针尖位置。舌咽神经可选择标准射频,也可选择脉冲射频。射频参数同上。舌咽神经射频可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咽喉部癌性疼痛、颅底肿瘤所致的咽喉部疼痛。

3)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支有31对,常用的脊神经后支射频为颈脊神经后支射频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C1的脊神经后支为枕下神经,是运动神经;C2的脊神经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C3以下颈脊神经后支靶点位于相应关节柱中点。腰脊神经后支靶点位于相应椎体上关节突根部和横突交界处,穿刺时在影像引导下将针尖穿刺至相应腰脊神经后支的靶点。针尖到达靶点位置后应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感觉测试可诱发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麻木、酸胀或疼痛;运动测试可诱发椎旁肌肉跳动。脊神经后支可选择标准射频,也可选择脉冲射频。射频参数同上。脊神经后支射频可用于治疗颈肩痛[、腰腿痛、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等。

4)其他周围神经 随着脉冲射频的普及,对周围神经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脉冲射频治疗,例如枕神经、肋间神经等。枕神经穿刺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于颈后乳突与枢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为进针点,垂直于枕骨骨面穿刺,与脊柱纵轴平行,缓慢深入到达枕骨骨面。肋间神经穿刺也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将穿刺针沿肋骨下缘向头侧约20°角方向进针,滑过肋骨下缘,再进针2~3mm到达肋骨下沟。针尖到达靶点神经后均需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枕神经射频可用于治疗枕神经痛、颈源性头痛、C2神经分布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肋间神经射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切口痛等。

(5)末梢神经射频治疗1)头皮末梢神经 确诊为头皮末梢神经痛,阻滞有效但疗效不能巩固者,可考虑行头皮末梢神经射频。局麻穿刺点,射频穿刺针沿穿刺点进入皮下,边进针边进行感觉测试,诱发到原有疼痛或异感时停止进针,再进行运动神经测试,以避免损伤运动神经。头皮末梢神经射频可采用脉冲射频或标准射频的模式,参数同前。2)残肢末梢神经 主要用于治疗残肢痛和幻肢痛患者。患者残肢末梢神经射频治疗多采用超声引导进行穿刺,局麻后穿刺针进入残肢神经瘤,患者通常会有疼痛反应。然后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感觉神经测试能诱发原有疼痛或异感,运动测试能诱发肌肉颤动。可采用标准射频或脉冲射频的方式。标准射频下采用60°C,90s,然后逐渐提高温度,每10°C为一个阶段,直至温度到90°C,多次循环治疗,直至超声结果显示患者的整个神经瘤转化为强回声团方可结束手术。脉冲射频参数同前。

2.射频治疗在神经节中的应用

(1)脊神经节射频治疗 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多采用脉冲射频。在影像引导下进行,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椎间孔上1/3后方(上位椎弓根下切迹的下方)。C2背根神经节位于寰枢关节后方中部,位置固定,穿刺时应在影像引导下从后路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寰枢关节中点。针尖到达靶点后,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感觉测试可诱发相应脊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或疼痛;运动测试有时可诱发相应脊神经支配区肌肉跳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根性疼痛、颈源性头痛、神经损伤后疼痛、术后切口痛等。对癌性疼痛患者也可采用标准射频。

(2)颅神经节射频治疗1)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技术已成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适应症为:①累及三叉神经II,III支区域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继续行药物治疗或周围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②非典型面痛伴三叉神经II、III支支配区疼痛;③晚期癌痛涉及到三叉神经;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效果不佳;⑤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单纯三叉神经第I支支配区疼痛,原则上不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射频。射频治疗方法包括标准射频和脉冲射频。简要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如采用X线引导操作,取颏顶位30度,侧位21度投射角度,显示卵圆孔,面颊部卵圆孔投影点为穿刺进针点。如采用CT引导,可经传统Hartel前入路或改良Hartel前入路,选择病侧口角外侧2.5~3.0 cm处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一般穿刺到卵圆孔后会诱发患者面部剧烈疼痛,针尖落空,有刺入橡皮的韧感。阻抗值一般在300~500Ω左右;感觉测试可诱发出受累三叉神经分支支配区疼痛,运动测试,三叉神经III支有受累者诱发出相应咀嚼肌运动,单纯II支受累者则无明显咀嚼肌运动[8]。标准射频参数同前。与标准射频相比,脉冲射频组织损伤程度较轻,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低。但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效果差于标准射频,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2)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射频治疗的适应症为:①丛集性头痛;②偏头痛;③颈源性头痛治疗后残余的前额部头痛;④分布在上颌神经区域的非典型面痛;⑤其他的疼痛综合征(定位不清的头面部头痛伴有副交感受累表现的疼痛、头面部肿瘤引起的头面部疼痛等)。在实施蝶腭神经节射频治疗前,应特别强调诊断性阻滞有效才可实施。常采用颧弓下入路,穿刺点位于患侧耳屏前3~4cm,颧弓切迹下0.5~1cm处。影像引导确定穿刺针进入翼腭窝后,分别给予感觉和运动测试,感觉测试时患者会感到鼻根部深处的酸胀痛;在运动测试时,以1.0V以上电压无面部抽动为最佳穿刺位置。测试定位准确后,蝶腭神经节射频治疗多采用脉冲射频模式。如采用标准射频模式,治疗参数选择60℃ 60s,70℃ 60s过渡,逐渐升至75℃ 120s,1~2个周期。

(3)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时可于超声、透视或CT引导下完成穿刺。射频热凝颈、胸或腰交感神经节,可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的传递,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复杂性局部疼痛症状。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顽固性疼痛、糖尿病并发的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顽固性下肢灼痛具有明确的疗效。初步观察发现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的疗效。由于交感神经作用比较广泛,具有神经调控作用的脉冲射频作用于颈交感链可治疗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腰交感神经节脉冲射频可缓解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奇神经节射频可成功地缓解肿瘤所致的会阴部疼痛,初步报道对于尾骨疼痛可能有效。然而,目前交感神经切除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仅仅基于有限的高质量证据。交感神经切除术应审慎应用,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选择。

3.射频治疗在椎间盘中的应用椎间盘的射频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易、术中损伤小、见效明显、安全程度高、可多次重复治疗、脊柱稳定结构不受损坏等优势,已经比较成熟。椎间盘的射频应在透视或CT引导下完成。颈椎间盘单针射频热凝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如上背痛、颈肩上肢痛。对于颈间盘突出的治疗可采用颈前入路间盘的射频联合低剂量的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的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还可治疗颈性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热凝包括单针射频、双针射频、水冷射频。其中水冷式双极射频应用水冷系统,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又扩大了作用范围,提高了作用效果。腰间盘的脉冲射频是新颖的技术可能成为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4.射频治疗在关节中的应用

(1)肩关节射频治疗 脉冲射频在肩关节痛的治疗中有较多的应用,包括肩胛上神经、关节内以及经皮脉冲射频,其中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运用最为广泛。系统评价显示,脉冲射频治疗肩关节痛使患者获得至少12周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该疗法效果是否优于皮质醇激素关节内注射、经皮电刺激等其他疗法尚无定论。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关节内脉冲射频有一定疗效,但缺乏RCT结果支持。总而言之,脉冲射频是一种安全、可重复的长期控制肩关节疼痛的疗法,其中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疗效较为确切。

(2)骶髂关节射频治疗 10%~25%的慢性下腰痛源于骶髂关节,常规射频模式对于骶髂关节的疼痛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低温射频模式在临床上有较多的尝试,脉冲射频用于骶髂关节痛的研究报道较少,其效果不确切。双极射频可以在骶髂关节后方形成带状的毁损带,使关节的后方去神经化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3)关节突关节射频治疗 关节突关节紊乱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通过标准射频毁损阻断脊神经的后内侧支是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手段,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注射。脉冲射频也被证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疼痛缓解时间比标准射频要短,由于其可重复、非毁损的特点,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4)膝骨关节射频 射频治疗在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治疗中有针对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各支配神经的多种应用方式,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关节内射频是直接穿刺或者通过关节镜引导,消融关节内病变组织或者脉冲射频调节。

其他的射频方式包括隐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以及关节周围神经丛的射频调节。近年来,超声引导被广泛运用膝骨关节的射频治疗,使其治疗更为精准有效。

5.射频治疗在软组织中的应用软组织疼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病之一,引起软组织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因素包括急性软组织损害后遗症和慢性软组织损害引发的疼痛反应;继发性常见的有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性肌肉痉挛或肌肉挛缩,由此引发神经损害或神经支配失调,导致脊椎骨关节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力学和神经生理学效应,形成广泛的顽固的慢性软组织疼痛。软组织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理疗、银质针、针刀、神经组织等多种方法。目前软组织射频治疗的主要根据为软组织激痛点或压痛点学说以及牵涉痛和肌纤维颤搐学说。治疗的部位主要集中于肌肉的起止点,即肌肉与筋膜和骨膜的连接处、肌肉的肌腹部位、骨筋膜室或骨筋膜管、骨与肌肉筋膜间隔区域等。射频治疗软组织疼痛的方法有标准射频和脉冲射频。目前在软组织疼痛的治疗中标准射频较脉冲射频应用更为广泛。标准射频治疗时可在组织产生高温,治疗范围内的蛋白凝固细胞毁损。治疗中射频针到达软组织的相应治疗点,可以产生分离组织粘连、松解挛缩和促进局部组织血流供应的作用。标准射频参数一般选择温度50~80℃,工作时间80~120s。脉冲射频治疗时参数一般选择温度42℃,工作时间120~900s,因其针尖的温度维持在42℃,对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没有任何损伤,因而在软组织疼痛治疗中前景广阔。

05射频治疗疼痛疾病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并发症:1.神经损伤。2.血管损伤和出血。3.低血压。4.感染。5.皮肤烧伤。

6.不同部位射频治疗的并发症:

(1)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治疗的并发症1)面部感觉障碍 在标准射频热凝时,发生率高达94%,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触觉减退或麻木。这也证明,在射频治疗时相应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时疼痛才能去除。2)眼部损害 以角膜反射减退为主,其发生率为3%~27%,而明显的神经性麻痹1%~5%。角膜反射一旦消失,应立即带眼罩或缝合眼睑。复视的发生率为0.3%~3%。3)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 主要表现为咬肌或翼肌无力,咀嚼障碍。这种情况一般在6~9周后恢复。4)颈内动脉损伤 少见但十分危重,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手术,密切观察,出血严重者应手术治疗。5)脑脊液漏 很少见,多在腮部形成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一般可治愈。6)其他 包括颅神经麻痹、动静脉瘘、脑膜炎、唾液分泌异常等。

(2)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治疗的并发症1)椎间盘感染 应严格无菌操作,在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2)椎体终板的热损伤 使穿刺针位于椎间隙中份,针尖正位不超过椎弓内缘,侧位位于椎间隙后3/4。3)电极折断 在术前要仔细检查,术中轻柔操作。4)血管损伤 可导致腹膜后血肿、腰大肌血肿、纵隔血肿等,发生率1.7%。操作时尽量减少穿刺次数,穿刺针拔除后压迫针道,防止针孔深部渗血形成血肿。


(二)注意事项

1.实施射频治疗的前提是:(1)局限性疼痛,诊断性阻滞有效者。(2)明确疼痛来源于局部原因,如脊椎小关节、椎间盘、肌筋膜、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所在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3)慢性疼痛经非损伤性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对药物治疗不能产生良好效果,或者因药物或治疗的副作用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意应用药物者。(4)疼痛已经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或工作,如干扰睡眠,或者患者产生心理异常如焦虑、抑郁、愤怒,需要实施行为治疗者。(5)经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要求射频治疗者。(6)没有穿刺治疗的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能予以治疗合作者。

2.已装了起搏器的患者要注意,射频治疗中可能会发生心跳停止。装了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需要预防在颈部操作时电流会沿着脊神经刺激器的方向通过而牵连脊椎神经索。3.老年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行后根节射频治疗可能会因局部血循环的改变而影响临近脊髓的供血而出现射频部位对侧的不全麻痹,应慎重。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射频治疗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热凝毁损,非毁损性的脉冲射频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扩大射频治疗技术在慢性疼痛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综合国内外射频疼痛治疗相关文献及部分专家的使用经验,对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射频模式与参数、射频技术应用的原则及部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使用注意事项做了比较完善的归纳和总结,达成了疼痛科医生的射频治疗技术共识,这必将对我国射频技术治疗疼痛性疾病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